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饮食习惯
  土家族以大米、包谷为主食,以小麦、红薯、洋芋为副食;饮食普遍喜酸好辣,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;菜肴丰富多彩,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;茶文化、酒文化异彩纷呈;饮食器具和烹饪器具中铁器、木器、竹器各具特色;烹饪方法灵活多样。

饭 食

  土家族的饭食很多,主要有大米饭、苞谷饭、小米饭、大米拌苞谷的蓑衣饭。土家族人吃大米饭合洋芋或大米、苞谷合红薯煮饭,吃起来,既香又甜,别有风味。土家人在过年时,将各种菜肴备办后,拌合糯米粉或小米,用甑子蒸“年饭”(又称“合饭”)。春社时,将腊肉切成颗粒,与糯米、蒿草拌合,蒸成“社饭”。


菜 食

  土家人的菜肴种类很多,既有蔬菜、肉食,又有山珍野味、鸟兽虫鱼、花草菌叶。飞禽,多食家鸡、家鸭和野鸡、竹鸡、斑鸠;走兽,多食家养的猪、羊、牛肉和野猪、麂子、白面;水产,多食鱼、虾、螺、蟹和团鱼、鳝鱼、娃娃鱼等。俗有“河里好吃是白鳝,山里好吃是白面”之说。

  土家族人最习惯制作各种菜肴,常见的有以下诸种:
  腊肉:农历腊月,土家人将切成块的猪肉裹上食盐、花椒等,再在缸中淹十天半月后,挂在火炕上熏干,藏于家中干燥之处,可储三四年之久,色味不变。腊肉香味扑鼻,肉脆而汁浓,为土家人的常年肉食。
  灌肠粑:猪血拌糯米或小米,加食盐佐料,灌入猪大肠内,然后煮熟、炕干,色泽乌红。食用时,蒸熟切片,味道香浓,且软又糯,为老人小孩最佳菜食。
  血豆腐:将捣烂鲜肉拌猪血和豆腐及佐料,切成方块形的血豆腐,再在火炕上熏干。食用时色红味香。
  鸭肉炖板栗:将鸭肉炒熟后,加板栗炖焖,鸭肉味浓,板栗香甜。
  石蛙焖汤:将石蛙剥皮去脏后,小炒焖汤,汤沸下蛙皮加佐料。肉嫩骨细,香味若鸡,食后久存余香。
  泥鳅拱豆腐: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,让其吐尽泥渣,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内,泥鳅钻进豆腐内,而后将其切成小块,油炸或煮汤。
  燕麦粉蒸螃蟹:先将燕麦粉调水成浆糊于锅中,将活螃蟹倒入,盖上锅盖,再生火煮熟。食用时加油盐佐料,不但麦浆喷香,而且螃蟹软糯易嚼,香味扑鼻。
  菜豆腐:俗称“合渣”。将黄豆加工成豆浆或粉末,加水煮沸,再酌菜叶即成。色清淡,味香甜,营养好。 ……

副 食

  土家人的副食主要有粑粑、炒米、红薯糖和苞谷糖等。仅粑粑就有糍粑、粉粑、苞谷粑、荞粑、麦粑、油粑粑以及各种“小吃”。

酒文化


  砸酒是用糯米、高粱、包谷等酿成的甜酒,装在坛内,贮藏一年或数年,然后取出以凉水冲泡,用竹管插在坛内,人们依次吸吮,用以在宴会上招待佳宾,或在劳动中驱散疲劳。《长乐县志》卷十六详细记载了土司在宴会上用砸酒招待佳宾的情形。《恩施县志》则记载了民间的砸酒:“俗以曲 和杂粮于坛中,久之成酒,饮时开坛以沸汤,置竹管其中,曰‘砸篁’;先以一人吸‘砸篁’,曰‘开坛’; 然后彼此轮吸。”龙潭安抚司田某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砸酒诗:“万颗明珠共一瓯,王侯到此也低头,五龙捧着擎天柱,吸尽长江水倒流。”长阳土家族诗人彭淦有一首专写砸酒的竹枝词:“蛮酒酿成扑鼻香,竹杆一吸胜壶觞。过桥猪肉莲花碗,长妇开坛劝君尝。”

茶文化

  土家族的饮茶因地而异,就其种类而言,主要有凉水甜酒茶、凉水蜂蜜茶、姜汤茶、盐茶汤、油茶汤、盐茶汤、罐罐茶等。其中,油茶汤、盐茶汤、罐罐茶别具特色。油茶汤是茶叶拌以炒米、核桃仁、芝麻、花生米、黄豆等,加上姜、葱、蒜等佐料,用菜油或猪油炒焦煮沸而成,味道鲜美,提神解渴。1992年,“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”赴杭州参加中国首界茶文化节,博得“来凤名茶传千里,土家 油茶香九州”的赞誉。南朝鲜代表团称土家族油茶汤是“中国茶文化一绝”,“可以走向世界”。容美土司时期,鹤峰有一种“毕兹卡茶道”,即白鹤茶、泡儿茶、油茶汤和鸡蛋茶。1992年,鹤峰县文化宣传部门重新挖掘、整理了“毕兹卡茶道”,成为享誉神州大地的“鹤峰四道茶”。土家族的盐茶汤源远流长,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就有关于盐茶汤的记载。罐罐茶风味独特,韵味悠长。有的地方有冷水泡茶的习惯,故有“冷水泡茶慢慢浓”的歌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