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目前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地理 >> 人文地理
文章来源:故乡  发布日期: 2006年6月20日
策马湘西
下岗网民


    
    漫行在古城间,最让我感觉到为难的事情是举起相机。无论是在码头,还是在幽深的巷道里,我身上的这块铁疙瘩总会引起旁人的注意,这使我感到慌张,我闯入了别人的生活空间,这种闯入不知道算不算一种侵犯。或者又如一位朋友所说:我只是没修炼到那个‘忘我’的境界而已。
    
    那些码头
    
    那些码头算是彻底的凋敝了。半个世纪或者更久前那些堆积木材、油料的空地大多成了菜场,只有极少的几艘驳壳船有气无力地泊在那儿,若时光倒流,恐怕景色决非如此。在沈从文的文章《常德的船》 中曾这样写到“在沅水流域行驶,表现得富丽堂皇,气象不凡,可称巨无霸的船只,应当属‘洪江油船’。这种船多方头高尾,颜色鲜明,间或有一点金漆装饰。尾梢有舵楼,可以安置家眷。大船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,上行可载两千间棉花,或一粟食盐。用撸手二十六到四十人,用纤手三十人到六七十人。必待每年春水发后方上下行驶,路线系往返常德和洪江。每年水大至多上下三五回,其余大多时节都在休息中,成排节队停泊在河面,俨然是河上的主人。”油船必然与油的买卖有关,及至我后来在古巷中小息的时候,才从当地老年人口中得知当年该地“八大油号”的一些故事,而这些巷子里高大阴森的窨子屋的原主,大多便是当年做油生意,木材生意,鸦片生意以及皮肉生意(妓女)等营生的人,这些原主们在解放初期的逃离,使得许多无房的贫困户得以分一瓦以栖身,也使得那些曾经隆盛的买卖路线瞬时间灰飞烟灭,悄然湮灭。在今天,还能在这些巷子里看见的诸如:‘龙船冲巷’‘油篓子巷’之类的名称,这些深刻着历史足迹的名字,足可以让人在历史时空里回味良久。
    
    晚间续:
    
    穿行在古商城的巷道里,我常常感觉到浑身发冷,其时天气正闷热,是临近下雨前夕;或者也有独行的缘故,这些高大森冷的窨子屋给人带来巨大的压抑感。我应当介绍一下这样的房屋结构的:这或许是湘西南特有的民居建筑,多为从前靠贩运木材、桐油、鸦片等营生发迹了的商人所修筑,也有过去的妓院、烟馆、报社的旧址,只可惜既无熟悉门路且又对当地历史掌故了然的向导来带路,所以我的游荡带有较大的盲目性,无法标明每一处旧迹的历史,未免又要留下一些遗憾。
    
    这种窨子屋外部为四方高墙,内部为木结构。砖石墙起防火作用,为大块方砖所砌,约有十来米或者更高。其实,若是大火降临,外加风吹得紧的时候,估计也防不住而要烧到隔壁家里去的。内部房屋全部为瓦片所罩盖,天井处开有天窗以便采光;内部大多是木结构,如今大多被现在的住户用木料做了一些隔间,在原先遗留下来的木结构的窗户上,大多雕了各式的窗花,从花草到云纹都有。典型的以龙船冲1号陈荣信商号为例,进门右手边是厢房,即丫鬟,仆人所居住;正门左手边是厨房,目估约有二、三十平米大小。进正门则可见一天井,上开天窗所采光线洒落下来,照在青石地板上;住房分两层,以粗原木做柱。从整体来看,这些房子显得阴暗潮湿,且由于常常有人在家中养猪,显得异味很浓。按照现住民龙冬菊老人介绍,原先房子极宽敞,由于子嗣的添增,住房紧张,便大多用木料隔开来住,就显得窄小了。
    
    就是在这样的一间窨子屋里,住了大约有8、9户人家,最多的有16、7户,住户多为当地的贫困户,以老人居多。我问老人为什么不搬出去住楼房,老人说是因为没有钱,住不起楼房,只好一直住在这样潮湿而阴暗的房子里,谈话的时候我坐在大门的门楣下乘凉,一阵阴凉的风吹来,解开许多暑气,也为这些老人增添了几分无奈的心情。
    
    热情的老人主动要求带我去看当初的邵阳商会旧址,商会如今只剩了门口的石门,石门后边是破败得不行了,只是那些石门上的石雕活灵活现、生动有趣。很难想象当年有哪些过客走入这样的石门后边,联系上了自己的同乡,寻求了援助,然后又走出来,踏上了码头,去寻找在异乡梦境里的理想。
    
    别了老人,我独自一人继续在深巷中穿行,走在这样的巷道中是极容易迷失方向的,我就常常回到出发的地方,然后又进去,又出来……在高低不平的巷子里总是有无数的意象从脑海升起,只因为这曲折的巷道,斑驳的墙,破朽的门楼,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风……这些种种,常常会让人想去杜撰一个当年的故事:油商的发家史,水手的爱情,妓女的遭遇,以及无数为生活辗转奔波的平常人的故事。然而一切都成为过去了——
    
    不复再来却又不断往复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附:洪江古商城资料
    洪江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,距今已有三千年文明历史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绚丽多彩,遗存十分丰富。区内二街、三街片区完好地保留有明、清、民国时期的寺院、古庙、会馆、钱庄、商号、洋行、作坊、店铺、妓院、厘金局、报社、烟馆等遗址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。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、省政府参事弘征,为其冠名:“洪江古商城”。
    
    洪江自古是驿站,是商埠。夏为荆州之地,周末隶于楚,秦为黔中郡,汉为武陵郡镡成县,唐属朗溪县,宋置洪江砦,元设巡检司,明设洪江驿,清置洪江镇。民国称会同县洪江市,后设湖南第七、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抗战时省政府洪江行署在此设立,辖六、十两个专区。解放后,又置洪江市,以后建制更迭频繁。
    
    历史的动荡和战乱,造就了洪江古商城的发达不衰。明代嘉、隆之季,正值资本主义萌芽之初,商品经常初具雏形,商城规模也逐渐扩大,形成了“七冲八巷九条街”的格局。全城3.76万人,经商者就有1.5万人。清康熙1687年,著名文人王炯在《滇行日记》中记载了“烟火万家,称为世镇”的洪江,以“商贾骈集,货财辐辏,万屋鳞次,帆樯云聚”的水陆交通便利,以及洪江风水福地的魅力,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的商贾游客和流寓之人纷至沓来。行商流动,来往返复,坐商久居,子孙繁衍,各成帮派。商客们为联络族谊乡情,维护同乡利益,便开始设立会馆。以江西会馆、微州会馆、福建会馆、黄州会馆、宝庆会馆、辰沅会馆、七属会馆、贵州会馆、衡州会馆、湘乡会馆为代表的“十大会馆”统领商界,不仅承担了经济组织的职能,而且还代替了政权组织的作用,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好奇和研究。
    
    古商城共保存有明、清古建筑(窨子屋)380多栋,总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。窨子屋青瓦灰墙,阁楼飞檐,按井字型排列,大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,主人皆为豪门贵族,富贾商人。庆元丰、肖恒庆、陈荣信、徐荣昌等“八大油号”所创的洪油品牌富甲一方,驰名海外;散落于商城内的60余座宫、殿、祠、寺、庙、院、堂、庵和串连在一起的17家报社、23个钱庄、34所学堂、48个半戏台、50家妓院、60家烟馆、80家客栈、上百个作坊、近千家店铺各显神奇,确如一幅直观的明、清、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一本了解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教课书,一座集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宗教、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,被有关专家誉为: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”。
    
    古商城以集散洪油、木材、鸦片、白腊闻名于世。在这里,华夏民族,“北人南迁”驿道可寻;石雕石刻,碑坊石兽随处可见;贤士名流、军政人物各逞风流;山城风水“河山太极图”神奇壮观;青石古巷形若网络,状似迷宫,切实不负“七省通衢”、“西南大都会”、“小南京”、“湘西明珠”之美称,引起了新闻媒介、各方专家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