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目前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地理 >> 人文地理
文章来源:故乡  发布日期: 2006年7月17日
古镇李庄
东方晓


    去宜宾旅游,李庄古镇是一个值得遛遛的地方。从阿坝高原奔流而下的岷江,与从云南石鼓那万重大山之中执着转弯北上的金沙江合而为一,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江——长江,在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畔一个叫李家坝的地方,座落着有146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镇——李庄。
    初冬时节,利用双休日去宜宾,当地朋友传刚兄在城内郊外游玩一天后,建议我们去李庄,并说一定会有收获。当时小雨初停,原本想返程的我们便欣然前往。因去李庄的公路正在扩建,雨后道路泥泞,路面极滑。在一拐弯处,小车竟惯性下滑直行,险些撞上路边堡坎。好在吉人天象,有惊无险。
    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市区25公里的长江南岸,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。李庄历史悠久,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,属古僰国、僰侯国地。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(548年)置南广县,治设今李庄。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。古镇文物古迹众多,历史文化深厚,人文景观荟萃。镇上有体现明、清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庙宇、殿堂、宫观等“九宫十八庙”,还有颇具四川风格的古戏楼、古民居、古街道,典雅毓秀。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、东岳庙、旋螺殿,清代的禹王宫、文昌宫、南华宫、天上宫、张家祠等10余处。古建筑群规模宏大,布局严谨,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、清时期川南庙宇、殿堂建筑的特点。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,图像生动,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。镇内的羊街、席子巷等,风格古朴,反映了明、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。镇里的旋螺殿建于明代,结构精工,独具匠心,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赞誉是“梁柱结构之优,颇足傲于当世之作”,它与魁星阁、白鹤窗、九龙石碑共称“李庄四绝”。
    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,1939年,国立同济大学、中央研究院、中央博物院、中央营造学社、中国大地测量所、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、研究机构等共1.1万人,陆续从北京、南京、上海等地辗转内迁到当时本地人不足三千的李庄。一大批大师级的科研、文化人如傅斯年、童第周、陶孟和、董作宾、梁思成、林徽因等云集此地,使李庄成为抗战文化中心而闻名遐迩。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。这对李庄的社会、经济、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    来到李庄,天气不好,光线较暗,于是我们多看少拍,节约胶卷。据介绍,李庄古为渔村,现仍保存有明、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。街道为石板铺成,两旁多为清代建筑,雕花门窗,风火山墙,院落间小巷幽深,老宅古朴……,使得古镇更具有一番“古味”。临江码头,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,通往镇内大街,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。
    李庄的自然景观,前人早有精辟言辞:“江导岷江,流通楚泽,峰排桂岭,秀毓仙源。”触摸明清建筑李庄,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漂移了1460多年,这个时间已经比有的国家的历史还要漫长悠久,自然遗下不少古迹。在李庄,随处转转,都会遇到明清时期的各种建筑。信步于老街,不仅感受着青瓦木墙带来的古朴气息,感受着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,而且四周封火墙的斗拱飞檐,也同样让人叹为观止。
    我们进庄的第一站是到禹王宫,也称慧光寺,建于清道光十一年(公元1821年),兴建之初为湖广会馆,占地2200平方米,由山门、戏楼、前后殿、厢房等,组成两个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。1940年迁来李庄的国立同济大学,其校本部即设在此。禹王宫内以精美石雕著称,特别是长2.7米、高1.3米的九龙石碑便是其代表作。
    出宫左拐不远进入老街的祖师殿,这是抗战时期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。祖师殿原名真武宫,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,由当时的民间组织天灯会筹资修建,由前后两个四合院组成,为砖木结构,总面积4349平方米,古朴清幽,建筑保存基本完好,几户当地居民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里过着悠闲的时光。早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电系、现年82岁的左鹤鸣老人,与他85岁的老伴,不仅邀请我们参观其居住的老房子和老式家俱,还热情地为我们讲述当年医学院上解剖课的情景。
    李庄的老街上除了那些豪华的建筑,还有普通的民居,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席子巷。这是一条建于清朝初年的老街,长不过60余米,宽不过2.5米,却引来无数的游人,有美国的、法国的、日本的,前来采访的电视台更不少,中央电视台黄金旅游线、四川电视台、香港凤凰电视台等都曾来此拍摄纪录片《万里长江第一镇》。初一看,觉得只不过是一条老街,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仔细一瞧,才发现确有特色。整条街都是一楼一底的木建筑,穿逗结构,二楼清一色的木挑吊脚楼,上有屋檐,这一来就把不宽的街覆盖了,街两旁的檐口仅40厘米的距离,站在街市往上眺望,仅看见一丝天空,故而席子巷又被称作一线天。这一条青瓦遮挡阳光雨水的小街,也遮挡了外界的喧嚣,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,聊天的,打牌的,做小买卖的,各得其乐。以前这里是加工、出售草席的地方,席子巷也由此得名。今天,已没有了往昔的热闹,极为清幽。“李庄通”左照环老师是左鹤鸣的儿子,就住在席子巷,他的家似乎是小巷最热闹的地方。我们在他那里买了一份李庄导游图及有关资料,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李庄的故事,
    传刚兄看见一老者在屋内吹笛,遁着清脆悠扬的笛声,大家都被吸引了过去。因室内光线不好,有人便将老人请到室外,当街演奏,并叫来一些附近的居民当“听众”,导演了一段《知音》小插曲。
  漫步李庄街头巷尾,镇上的一些居民已经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,有的楼房还贴上了颜色不一的瓷砖;与旋螺殿遥相对望的是农家乐、OK厅,与古镇的千古风情、千年古韵极不相衬。正纳闷老街古屋旁为何新建了一座四层的红砖楼房,没想到在天井中就遇到了房主,并请我们上他家楼顶俯拍李庄四合院,这使我们又尝到了现代建筑的一点儿甜头。
    古镇李庄的老街,大都由大小四合院组成。小的四合院为一进一天井,面积150至200平方米。大的有一进二、三、四天井,即复合式四合院,面积有数百上千乃至数千平方米。天井中铺有条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,主要功能是采光、休闲和晾晒衣物、粮食等,有的还修有栽花种草的台圃。 这种四合院一般由朝门、过厅、天井、正厅、厢房所组成。屋脊两端有的有灰塑螯角,小青瓦覆盖屋面,檐口瓦当和滴水瓦上有的还烧制有福、禄、寿、喜字样及图案。
    转了一大圈,方才发觉肚子有些饿了,时间已过12点,招牌悬挂在青瓦屋檐之下的各种饮食店,食客稀少,老板也不吆喝拉客,一副“守株待兔”的模样。李庄上游十几公里的地方,金沙江和岷江合二为一,一清一浊的江水带着各种不同的鱼类一并混合,让李庄人享有更多的口福,各种名贵鱼类在这里变得极为普通。鲶鱼、甲鱼、鳜鱼、黄辣丁等一应具有。傍水而居的李庄人,对鱼的烹饪技术也很有一套,蒸、炒、炸、烩,把河鲜弄得极其诱人。一大盘油炸小河鱼,不一会儿就被我们消灭光。但真正让我们大饱口福的还不是鱼,而是李庄白肉。李庄白肉历史悠久,经历代厨师不断精益求精,改进工艺而成为李庄的一个饮食品牌。味道令人叫绝的李庄白肉,选料精良、刀工独特、佐料考究,成品白肉形同纸薄,一片就有巴掌大。蘸上精心调制佐料,口感极佳,具有肥肉肥而不腻,瘦肉细嫩化渣的特点,吃起来回味悠长,令我们至今难忘。
    李庄旅游通票为25元,各景点单独买为5元。我们的摄影家协会会员证在那里还算管用,门票全免。呵呵!